3月18日,辛集康为医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的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里,工人们正赶制医用无菌隔离衣。 通讯员娄雅坤摄
在辛集,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正在努力恢复运行,企业纷纷复工复产。
然而,疫情给公司能够带来的影响仍未消退,如何在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抓住机遇,抢占高水平发展的制高点?
日前,记者深入辛集市的复工复产企业,从机器轰鸣声中,倾听企业谋发展的故事。
3月18日,是辛集康为医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无菌隔离衣生产线多台缝纫机器在飞快运转,身穿隔离衣的工人们,正赶制一件件将被运往抗疫一线的医护无菌隔离衣。
“通知工人体检时,车间还在装修,短短10天就上了岗,速度太快了。”该公司员工张敬满干过缝纫工,缝制隔离衣一点不含糊,“设备是最先进的,我们采用流水线作业,争分夺秒在抢制,只为能让医护人员早点穿上它!”
张敬满左手边的全自动裁剪机正在快速运作。“当初为了把它运回来,可是费了大劲!”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吉峰说,疫情防控的关键期,物流不畅通,辛集市科技局、辛集经济开发区与设备销售商所在地政府多次协调,并给企业出具了绿色通行证,才如期把设备运了回来。
据了解,此公司本是一家生产特种功能性面料的企业。面对疫情医用品短缺的现状,辛集市委、市政府帮着企业调整产品方向。“不仅把5条生产线全部改产医用面料,我们还紧急启动了医护无菌隔离衣生产线项目。”刘吉峰说。
新项目缺资金,政府方面一边帮助申报政策补贴,一边又协调建设银行和辛集农商银行上门帮企业申请特别授信贷款。
“政府和金融单位的大力扶持,让企业后劲十足。”刘吉峰说,在扩产增量的同时,他们准备启动系列医用防护品生产、服务项目,打造一条种类齐全的医疗防护用品产业链。
河北华纺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是辛集市一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企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是纳米抗菌过滤材料。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来到此公司,两条生产静电纺丝纳米过滤材料的生产线,经过升级改造后,正准备批量生产纳米熔喷无纺布。
“纳米熔喷无纺布,实际上也是一种过滤材料,大多数都用在医用口罩的中间过滤层。”该公司CEO王伟和记者说,这款产品是在无纺布上一次性织就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生产原理还是依托之前的静电纺丝技术。
“纳米纤维膜具备纯物理抗菌过滤功能,能有效解决传统口罩随佩戴时间延长防护效率减弱的问题。”王伟说。
“特殊情况下也不能阻挡企业创新的脚步。”王伟说,疫情初期,河北华纺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就启动了这项研发技术工作。
项目研发靠的是专家,抢的是时间。可当时正值春节,技术专家蔡云屾和设备工程师张本祥都回了苏州。“外地人赶来必须隔离,可等隔离14天后,黄花菜都凉了。”王伟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后,专家被安排在企业的两套博士楼里居家隔离。
“正是这样边隔离边搞研发,才为公司抢占了先机。”如今,纳米熔喷无纺布料已经通过国家专业公司的检验检测,找王伟下订单的电话天天响个不停。
3月18日,河北华纺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正在利用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对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进行全方位检查。 河北日报记者 董昌摄
3月18日下午,河北三安车业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里,工程师梁盖和李跃宗正在对四轮多功能电动喷雾防疫消杀车的车架系统来进行技术攻关。
“有三轮消杀车的研发经验,这次咱们争取一次性通过。”梁盖是这次特种车型研发的核心成员,全程参与了三轮消杀车的开发改进和现场调试。
河北三安车业有限公司以前都是农历正月初十开工,可今年受疫情影响,未能如期开工。但就是那一天,公司组织技术团队全体人员召开视频会议,以另一种方式紧锣密鼓启动了多功能电动喷雾防疫消杀车的远程研发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产能不足,下游销售商销售更会受阻,咱们不可以坐等,必须提前行动。”视频会上,该公司CEO张辉决定,在特种车型上发力,研发一款既适应街巷社区的大面积消杀工作,又能进行洒水抑尘、高压冲洗等环保清洁作业的多功能电动喷雾防疫消杀车,从逆境中突围。
研发新车型的日子里,梁盖和同事们天天远程开会讨论,最终在2月28日公司复工时,完成了研发设计。“从复工到现在,我们生产的83台三轮消杀车已经全部售出。”梁盖说。
三轮消杀车的突围,不仅为该公司蹚出了一条自救新路,更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随后研发的新款四轮消杀车将于3月底前下线台。”张辉信心满满地说。
随着疫情防控成效的持续显现,辛集全市经济日渐恢复,诸多公司开始学着用霍华德·马克斯提出的“第二层次思维”,逆向思考,以变应变谋划长远发展。
采访中记者看到,辛集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的20项“硬核”措施,为复工复产企业纾困解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截至目前,全市所有规上企业100%复工复产。
但是,在寻求政策帮扶的过程中,辛集企业却并未过度依赖政策,而是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大胆利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中,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风雨过后是彩虹。相信经过战疫的洗礼,辛集企业定会迸发出更强劲的发展活力。(河北日报记者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