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内阁批准环境部长斯文娅·舒尔策提出的“昆虫保护行动计划”,决定从2023年12月31日起禁止使用除草剂草甘膦。

  德国环境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联邦政府将从2020年起实施系统性的战略,大幅度减少含草甘膦的植物保护产品的使用,目标是2023年前,至少减少75%草甘膦应用”。

  自上世纪70年代草甘膦问世以来,迅速在全世界内成为最主流的除草剂,但2015年世卫组织声称“草甘膦可能致癌”后,自此便争议不断,全世界一些国家慢慢的开始禁用。

  在我国,2019年贵州开展茶园菜园果园清源行动,全面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广泛开展“宁要草、不要草甘膦”宣传活动,组织农药管理和农业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的农药经营、使用环节全方面检查,察觉缺陷,坚决查处。

  并且在2019年上半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查处132起草甘膦等除草剂,没收草甘膦等除草剂20余吨,罚款27.87万元。

  杂草一直是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大敌,严重时可导致减产20%-50%,面对杂草,化学除草剂方便、省事、省工,为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各种各样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的确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农业生产能够说是一大进步。

  但同样的使用各类除草剂给环境和人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过量使用导致严重抑制、阻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者使抗逆性下降、产量下降等现象,或者是对茬作物产生交叉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土壤、水源的污染,如果连续使用将会使土壤变得板结。

  最重要的是,除草剂会在作物组织中积累,因此导致人体食用后在人体中不间断地积累,产生慢性危害,如: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免疫缺陷症,降低人体免疫力,以及导致癌变等。之前央视曝光14种德国啤酒中,检出含有草甘膦农药残留物。

  闹得最沸沸扬扬的就是草甘膦赔偿事件,2018年美法院裁定草甘膦除草剂致癌,孟山都需赔患者2.89亿美元(近20亿人民币)。这是即2015年世卫组织声称“草甘膦可能致癌”后,对草甘膦唯一一个裁定致癌案件。

  长期使用草甘膦的人,会增加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癌症的风险,被世卫组织列为“可能致癌物质”。草甘膦通过农残及转基因大豆等作物,进入了食物链,非常有可能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危害人类健康。

  除此之外,草甘膦还会对土壤和作物造成危害。如伤害作物根系,抑制植物生长,消耗土壤铁、铝离子导致作物“缺素症”,抗草甘膦的超级野草疯长,土壤酸化板结,污染水源,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商和出口商,国际上对草甘膦的禁令也是国内参考的依据。随着我们国家农药实现“负增长”及发展绿色高质量农业,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也会采取对应的限制措施。同时草甘膦的禁用也为绿色、环保、安全的除草剂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