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7月31日讯(记者 杨思悦 陶洁 胡兆双)7月31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广西科学派(第二季)发布活动在南宁举行。

  据了解,“2023广西科学派”发布活动分为三季,共遴选发布10项科研成果。活动旨在通过广泛征集和深入挖掘一批我区走在科技前沿、具有广西特色、贴近民众生活的科研成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深耕一线的科学技术研发人员走到台前,对所领衔的科研项目及成果向公众进行科普发布、科学解读,讲述科研成果背后的研发故事、成果故事,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发布活动上,广西大学教授朱红祥,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薛冬宁,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智能电网研究所副经理、高级工程师金庆忍以科普的形式先后向公众发布和解读《木质纤维改性及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纳米陶瓷膜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双碳”背景下广西电网供用电系统节能优化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能效提升关键技术》三项科研成果。

  朱红祥发布和解读《木质纤维改性及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记者 陶洁 摄

  木质纤维是从大量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中所提取的物质,属于无毒无污染的环保材料,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棉织衣物、木浆纸品、沥青泥沙等物品领域。木质纤维改性项目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再次利用,从中得到了高性能的木质纤维基绿色修复材料。这个新的修复材料能有效参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不会导致过度修复。

  据介绍,木质纤维基绿色修复材料进入到废水中,通过一系列程序工作,能将铅、汞、铬、砷等多重金属离子同步高效去除,实现废水“净化”。在对污染土壤的治理中,不论是地表,还是地下的重金属污染,材料也均契合“快速去除、长效稳定、高效匀质”的系列精准修复要求,有效解决了现有工程修复技术中地表废水深度净化困难、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寿命短等难点问题。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木质纤维的利用率,也解决了其在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产业技术瓶颈,实际做到了“以废治废”的环保理念,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水是生命之源,干净水源为群众饮水生活提供基础保障,而污水处理对改善水质质量,合理使用水资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据介绍,在污水处理领域,膜是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材料。纳米陶瓷膜采用高性能纳米陶瓷粉体、高纯度纳米分散液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经高温烧结制备而成,具有大量贯通纳米级微孔结构。相比传统有机膜,其可再生恢复、寿命更加长、化学稳定性更强,可应用于有机膜难以应对的工业污水、高浓度有机废水以及含油废水等领域。

  该项目组将纳米陶瓷膜与先进生物处理工艺结合成新型水处理技术,运用微生物不断从外界获取物质完成自身新陈代谢和繁殖的机制,让污水中的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去除,然后通过陶瓷膜表面50到100纳米大小不等的膜孔过滤,让清水透过膜孔,污染物截留在膜外,实现水质的净化。采用纳米陶瓷膜水处理技术的环境工程,在占地面积和能耗上比起传统工艺均节省40%,节省了资金成本,出水水质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可作为绿化用水和生态补水,真正的完成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目前,纳米陶瓷膜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已在国内近三百个环保项目中大范围的应用,涉及市政、工业、医疗、村镇、含油、屠宰等污水处理和供水领域。陶瓷膜这项关键技术,突破了国外高端材料技术壁垒,填补了纳米陶瓷膜在国内万吨级工业污水处理上的技术空白。

  “双碳”背景下广西电网供用电系统节能优化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能效提升关键技术

  金庆忍发布和解读《“双碳”背景下广西电网供用电系统节能优化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能效提升关键技术》。记者 陶洁 摄

  纵横交错的城市轨道交通构成了一个城市的血脉和骨架,也便利了人们的日常出行,而这份便利离不开优质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降低牵引耗电量、实现列车制动能量的高效回馈,是能效提升的关键举措。同时,电缆线路多、变频设备多带来的无功和谐波问题也对其安全稳定与优质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该科技团队相继攻克有功回馈、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三大能效提升关键环节,研制出“一个平台、两类装置”(能效测试评估与数据分析平台、能馈式牵引供电装置、有源电力滤波器),核心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能效水平。据统计,项目成果应用于南宁地铁,实现年节支降耗效益达300多万元。

  目前,技术成果已在南宁、北京等十余条地铁线路应用,并推广至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等多个领域,整体提升了电网科技服务水平,推动了用户节能与优质用电,有助于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提升和电力装备升级,对轨道交通行业和电力行业的绿色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

  活动中,自治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黎宁,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总经理宋春风等主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为科技成果发布人颁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