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晨科技:“过滤”新材料孤勇者

来源:小九直播篮球    发布时间:2024-04-14 16:27:14

  这是一种神奇的新型纤维材料,在啤酒酿造的生产线中,它负责过滤掉啤酒中的酵母菌等杂质,提高其品质;应用在口罩上,它能最大限度上拦截掉细菌和病毒,保证口罩使用效果;在半导体制造生产中,它化身为制作精密仪器所需要的过滤部件,过滤掉液体和气体中的颗粒杂质。

  记者走进武汉维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晨科技”)展厅,墙壁上专利发明证书琳琅满目,仿佛正在自豪地展示着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纤维材料的多个应用场景:餐饮加工、生物医药制造、微电子制造、能源化工提炼、汽车零部件制造……

  2017年6月,习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8月7日,维晨科技首席技术官刘轲在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专访时表示,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维晨科技将努力抓住国产化替代的历史契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新材料技术领域不断突破。

  从汤逊湖畔到大军山麓,突破大学“围墙”,从实验室到货架,奔赴产业主战场。

  推开维晨科技公司大门,是挂满一整面墙的52张专利证书,也是见证维晨科技团队赶路10余年的“军功章”。出身于武汉纺织大学的维晨科技,走上高校成果产业化的路。

  2021年10月,维晨科技在武汉经开区注册成立,成立武汉维晨科技总部,在军山创业园建设第二代生产线,生产纳米纤维涂层膜及滤芯产品。

  16年前,纳米纤维涂层膜技术发明人、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正在美国读博,一次做实验,他发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当时便想到要利用这一现象做原创科研成果,解决聚合物纳米纤维材料难以量产的国际难题。此后,他便始终致力于纳米纤维材料的产业化及在精密过滤材料上的应用。

  “做有难度有挑战性的技术,补供应链短板。”从美国回国在武汉纺织大学任教后,王栋一直以市场为导向做科技成果转化。以纤维材料微纳米化、功能化、高性能化为科研目标,切进各行各业的痛点、难点,用纤维有关技术手段去满足需求。

  恰逢一位企业家投资合作建设生产线,尝试用王栋的方法,将纺织材料制作成纳米纤维,再将纳米纤维功能化,在不一样的行业中作为精密过滤材料使用,其在实验室里的发现开始走向产业化……2014年,广东工厂应运而生。

  “2018年的夏天,是我印象中很苦的一年。”刘轲回忆,当年膜材料批量产出后,在工厂进行中试时发现,有上千平方米的布厚薄不均匀,有些地方的孔径过大,有些地方的孔径过小,只好到处找设备厂家商量,反复做试验测试。

  顶着40℃的高温,刘轲带着一群武汉纺织大学的研究生和工人,整天待在广东的工厂里试验,没有空调,他们只好光着膀子散热,早出晚归,一连好几个月,直到摸索出产业化工艺,才解决了问题。

  目前,维晨科技独创了采用纳米纤维制造微孔过滤及分离膜的崭新技术,开发出多种独一无二的核心材料与元件,开辟出一条我国高端过滤分离膜材料的自主创新道路。

  回顾10余年赶路时光,维晨科技给出答卷:突破了纳米纤维生产关键技术瓶颈,建成国际首条年产百万平方米纳米纤维及涂层膜生产线,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中国纺织专利金奖……

  维晨科技是武汉经开区首批院士专家引领项目之一,享受《车谷科创33条》带来的“真金白银”专项补贴。

  “‘搬家’的决定是正确的。”刘轲说,落地武汉之后,企业工作效率大幅度的提高。省去了武汉纺织大学到广东工厂两地奔波的时间,研发产品从实验室到工厂的投产周期快速缩短。以前要准备一两个月,甚至半年时间,现在只要一周。

  今年5月,维晨科技正式投产,产房约1100平方米。目前,维晨科技已开通一条年产量10万只的滤芯生产线,未来几年将持续扩大产线万只。滤膜的产能则达到每年约100万平方米。

  谈及未来,刘轲表示:“新技术、新材料,需要市场从接触到接受的转变。目前来看,不管是工艺验证还是第三方的测试,我们的产品都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充满信心。”

  在维晨科技落户武汉之时,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维晨科技新材料项目对武汉经开区打造新材料产业链、突破性发展新材料产业具有非消极作用。经开区将为项目提供优质的贴身服务,全力支持项目在经开区发展壮大。希望与武汉纺织大学逐步加强沟通交流,吸引更加多的高校人才来经开区实习、就业、科研,共同推进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

  为什么选择武汉经开区?刘轲说:“我们看重的不仅是武汉经开区数次邀请的诚意,还有车谷新材料产业充满希望的未来。”

  据了解,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新材料产业迅速壮大,已集聚金发科技、鼎龙控股等行业领军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十四五”期间,武汉经开区将持续完善新能源全产业链,着力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更高能级的现代产业体系。